
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又名F-2毒素,主要是由禾谷鐮刀菌、尖孢鐮刀菌、木賊鐮刀菌、雪腐鐮刀菌等菌種產生的有毒代謝產物,是一種霉菌毒素。赤霉烯酮的分子式為C18H22O5 , 熔點為 164℃~165℃,極性較弱,幾乎不溶于水、四氯化碳等溶劑,但溶于堿性水溶液,且其溶解度在正己烷、苯、乙腈、二氯甲烷、甲醇、乙醇和丙酮中依次增加。
赤霉烯酮主要存在于易受到真菌污染的玉米、小麥、高粱、大米等谷物中,ZEN侵染作物主要發生在作物的耕作、收獲、運輸和貯存期間。在溫度適中而濕度較高的環境中滋生鐮刀菌,由鐮刀菌產毒所致。

GB5009.209—2016中液相色譜法對糧食和糧食制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檢出限為5μg/kg,定量限為17μg/kg。
酒類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檢出限為20μg/kg,定量限為66μg/kg。
醬油、醋、醬及醬制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檢出限為50μg/kg,定量限為165μg/kg。
大豆、油菜籽、食用植物油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檢出限為10μg/kg,定量限33μg/kg
液相色譜-質譜法檢出限為1μg/kg,定量限為4μg/kg。
玉米赤霉烯酮不但可以由霉菌產生,而且在許多高等植物體內也存在,并且是做為植物體內的一種激素來調控植物的生長。例如小麥、大豆、棉花等植物,在開花的時候赤霉烯酮達到峰值。在不斷的研究當中表明:赤霉烯酮的作用與作物光期誘導作用是十分密切的。例如在赤霉烯酮含量達到高峰后移栽的長田誘導下的冬小麥都能正常抽穗,在峰值出現前移栽的冬小麥最終則不能開花。
讓我們共同關注水域安全。水是生命的源泉,但也可能成為危險的陷阱。增強安全意識,學習自救與互救技能,讓我們在享受水的清涼時,也能確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水域雖美,安全第一:遠離溺水,從我做起。夏季是溺水事故的高發季節,讓我們提高警覺,遵守水域活動規則,不單獨游泳,不冒險涉水。珍愛生命,遠離溺水的危險。

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的作用,其強度為雌激素的十分之一,可造成家禽和家畜的雌激素水平提高。目前發現,豬對此毒素較為敏感。赤霉烯酮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雌性動物的生殖系統,同時對雄性動物也有一定的影響。在急性中毒的條件下,對神經系統、心臟、腎臟、肝和肺都會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主要的機理是它會造成神經系統的亢奮,在臟器當中造成很多出血點,使動物突然死亡。主要的原因還是由于雌激素水平過高而造成的。

貨號 |
CAS |
名稱 |
規格 |
B25769 |
17924-92-4 |
赤霉烯酮 |
分析標準品,HPLC≥98% |
S59223 |
36455-70-6 |
玉米赤霉烯酮質控樣品,來自于玉米 |
848.81±158.05ppb |
T92692 |
17924-92-4 |
玉米烯酮 來源于赤霉菌 |
10mM in DMSO |
BW10006 |
17924-92-4 |
乙腈中赤霉烯酮 |
50µg/ml in Acetonitrile |
S22178 |
/ |
β-葡萄糖醛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 |
GRD:>100,000units/ml;ARS:<20,000units/mL |
S25472 |
/ |
β-葡萄糖醛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 |
GRD:30U/ml;ARS:60U/ml |